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初中作文 >>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毛泽东的故事观后有感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毛泽东的故事观后有感

发布时间:2017-08-12 00:39:24 来源: www.jc6878.com 作者:生花妙笔网

《毛泽东的故事》剧情简介

影片以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泽东壮年至晚年的大量生活细节和情感生活片断为线索,描述了他从陕北东渡黄河解放全中国到重返韶山故里情;从痛失爱子毛岸英至大阅兵等各个情节里的言行举止,吃饭穿衣,生活中的幽默和睿智,农民式的随意和质朴,和他与卫士、兵士、农民、亲人、列车员等许多普通人的故事,展现给了观众们一个充满魅力的毛泽东;一个有着普通人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的领袖;一个可亲可近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血肉亲情的伟人……

毛泽东的故事观后有感_650字

以前听到毛泽东的名字,脑袋里只显现出一个英雄的伟大形象。今天看了《毛泽东的故事》这部电影后,我感受很深。毛泽东的形象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一个聪明机灵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无私无畏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的人,一个时时刻刻为国家民族着想的人。

片中毛泽东的聪明才智像大海一样广博,军事谋略更是深不可测。当年,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不管技术、武器等方面都大大的落后于敌人。在种种的不利条件下,毛泽东自创了一种能把敌人打的晕头转向的战术-“游击战”。这种战术讲究的是神出鬼没,变化无穷;采取了“敌进我退尖锐湿疣病因有几种可能性,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役方针。能想出能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术的人,也只有毛泽东了。

这部电影中有一段介绍毛主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毛泽东爱人民,把人民看成自己的亲人,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毛泽东对劳苦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历史上有哪一个统治者把老百姓和自己一视同仁呢?其实毛泽东能战胜蒋介石,也有这一方面的缘由:毛泽东和共产党关心老百姓,老百姓也爱共产党,纷纷参加共产党。而国民党对老百姓极其冷漠,不得民心。所以在关键时候,老百姓全力帮助了共产党。这应了一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而,以人为本也是统治者制胜的关键治疗尖锐湿疣有什么特别的药吗。毛泽东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好,所以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的危难时刻,毛主席审时度势,在延安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英明方针。解放军通过游击战,沉重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为抗日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劳!

毛泽东不仅是创立新中国的一代巨人,更是一个给人民带来幸福的人,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

毛泽东的故事电影观后感_700字

看过大型历史影片《毛泽东的故事》,感到十分亲切。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全国人民所敬仰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其成功之处就是“演得真,演得象”,故事情节感人肺腹催人泪下,具有传统的教育意义。

影片以毛泽东晚年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之子倒叙开篇,先后记录了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后的生活轶事。从他与卫士阿牛相定的几次协议中足以看出伟大领袖那平易近人的风格,建国前夕,当他做为新中国的创始人,行将搬入北平的时侯,他久久地环视着那低矮的毛草屋和伴随他撰写革命著作的那盏煤油灯,毛泽东的感情是丰富的,特别是对人民大众的感情。当他走出土墙小院正欲登车起程之时,看到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父老乡亲为他送行的情景,毛泽东的双眼湿润了,他迟疑了片刻然后随手又把早已打开的车门关上,慢转身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像潮水一样牢牢地追随在主席身后,那气势犹如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从成功走向成功。

建国初期,毛泽东经常派人或亲自深入实际弄调研,了解百姓疾苦并教育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子女不要脱离大众告诉你尖锐湿疣的症状该如何治疗,生活不能奢侈,要同人民一道共渡苦日子。当他发现党内有人利用职权进行贪污时,为了保护党的尊严,保障人民的利益。毅然绝然地惩办了曾为中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刘青山,张子善。

毛泽东无愧于人民的领袖,他为人民日夜操劳,同人民荣辱与共。当他头戴草帽以普通百姓身份下乡实地考察时被一农民认出,那位农民激动地高喊“毛主席!我见到毛主席了”!当他在一家鸭子店与工作人员一起就餐时,由于一心想着大众禁不住朝楼下望去,又被1妇女认了出来,她大声呼喊“毛主席,是毛主席!”顿时人潮涌动,欢呼声四起,激动的喜泪会聚成巨大的共鸣,“毛主席万岁!”的高呼声响彻万里长空。

影片在以毛泽东要与马克思讨论问题的回味中结束了。毛泽东虽然真的去见了马克思,可他的灵魂却永久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

毛泽东的故事电影观后感_1000字

看影片《毛泽东的故事》之后,他人我不知道,我自己是有很多感受的。不管这是艺术也好,是真人真事的再现也罢,反正我的情绪上挺激动,不然,自行车在人流车海中也不会蹬得那末快,车上的我也不会傲视人群,心头掠过阵阵“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之感,虽然这是一种愚人、庸人、醉人的感觉。

看这部电影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它刺激着我问我自己,青年人在当今应寻求甚么?匆庸置疑,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现代商业气味浓郁的时代,随时都有、无处不在的竞争似乎是理想是什么,有时干好工作的驱动力是什么?看人家有钱办事方便、活着萧洒滋润,自己可曾眼红妒忌否?看大款斗富一掷千金,自己可曾产生过“酸葡萄”心理?多年的奋斗只是仅仅为了多赚钱、向上爬、改变个人命运,改变小家庭的生活条件?这些年来,尤其是这几年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过别的理想,应不应该有别的理想?安于现状或不安于现状自己活得挺累,挺费劲、挺艰苦这一点到是肯定的,因为理想淡漠了,加上又不是生活中那么长袖善舞之人。

说到理想说到奋斗,使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话:“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就因为这“奋斗”二字,毛泽东牺牲了六位亲人,当然这决不是为了他毛泽东个人升官发财而奋斗而牺牲,他的胸怀是博大的,他的理想是崇高的!毛泽东的奋斗牺牲观虽然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可如今有的人们为了他人为了集体的事业别说让他牺牲性命,光是个人的既得利益受一点损失或奉献一点情意,恐怕骨子里不愿或不会出一点“血”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生命有限,还是有个正确的理想、信仰和支柱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否则,活着的每段日子都不会好过。

《毛泽东的故事》给我的第二点最深的感觉是:说真话能玉成人也能毁了人。我感受到毛泽东是很推重说真话的,他也很希望下属对他讲真话,他更愿意听真话。偏偏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他很少听到真话,以至于晚年失小节。身体健康时毛泽东常常下基层弄调查研究,那时他人不敢不说真话,说不说也无所谓;晚年岁数大动弹不了,别人不说真话他信与不信责任根本就不在毛泽东了。

世人总是有不说真话的人,也总是有从中捞好处的人。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三国中的几个人、几件事。一是袁绍杀田丰。在一场争战中,谋士田丰几次力谏袁绍不要去征战,说此去必败,袁绍大怒,将田丰关押起来,自己执意领出战。等兵败消息传到田丰耳中,田丰仰天长吧,说自己必死无疑,如果打了胜仗,肯定死不了,结果,袁绍回来就把足智多谋的田丰杀了。二是曹操杀华佗。曹操患头痛病,医道高明的华佗执意要开颅手术,并说“缓治延岁月,但不能断根”,话虽听了心寒,不过是实情,华佗终没逃脱被杀的命运。所以我看,袁绍杀田丰,是刚愎自用、忌贤妒能,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而曹操杀华佗是他生性多疑,讳疾忌医,还得要耍自己的威风,这是两个说真话的人的遭遇。因此,既要有愿意听、能够听真话的人,还要有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人。

以上看了《毛泽东的故事》产生的两点较深的感觉,人间正道是沧桑,做人难,做好人难,但再难,人生的道也得走下,其实,我们谁也没有毛泽东走的路正,走的路难,付出的代价多!

如果您有更好的作品,欢迎投稿至,小编静候您的佳音。

推荐阅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