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要走向“哲理泛化”
高考作文命题需要怎样的出发点?我以为,这是一个关乎高考命题优劣的前提性问题。所谓出发点,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最核心的命题理念,最根本的思想立场,最本真的命题心态。
具体说来,就是高考作文命题者究竟是从“自己的主观偏好”动身,还是从考生的心灵需求动身?是带着一种与“考生为敌”、反“猜题押题”的心态命题,还是设身处地为考生着想,本着检测真实水平、选择优秀人才的原则来命题?是以一种霸权姿态凌驾于中学语文教育之上,让自己站到语文教师的对立面来命题,还是本着为中学语文教育作出正确导向的原则来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的第一原则应是以人为本。从人本立场出发,注重哲理思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在重视哲理语境下,湖南省今年的高考作文算是一则典型案例。题目要求考生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
与任何一道高考作文题一样,评论湖南题的优劣得失,难以一概而论。笔者虽系湘人,却本着不为命题者讳的原则,提出此命题在出发点上出现的偏差。我以为,此题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从“重视哲理思辩”走向了“哲理泛化”的误区。
从写景诗句中读出“哲理”的提示,可能影响到中学诗歌教学甚至阅读教学走向“哲理泛化”。材料所选的唐诗,本是一首典型的关于早春的写景诗。原诗四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其中,“草色遥看近却无”堪为诗中妙句。妙就妙在,它将早春时节还刚刚萌发的春草活脱脱地再现在你我的眼前。这种遥看有新绿、近看又不见的奇特美感,可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质朴的诗句中仿佛透着新春的气息。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这首诗何以流传至今?就在于早春风景与早春心情浑然于1的意境沈阳治疗生殖器疱疹医院,就在于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写景诗。然而,命题者却避重就轻,偏要引导学生从“草色遥看近却无”里读出“哲理”。我想,即令是当年的韩愈,他欣然写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他的感觉不过是眼前确实有着那一抹让他心动的春草和绿色,他实实在在地在写着眼前“有什么”,并不曾料到:此诗句中竟然还包含了如此深刻的宇宙精理和人生大道!
当然,我们应当承认诗的意象是多元的,诗意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进程。问题是,我们不能因为“多元解读”的可能性而走向诗歌欣赏中的“哲理泛化”。由于,在浏览与欣赏的过程中,“哲理泛化”很容易以“寻求深入”的名义而消解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使文学欣赏的进程异化为单调的意义求索与理性抽象的进程。在“哲理泛化”的思路下,诸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类的诗句也是蕴含“哲理”的。照此类推,我们极可能将找不出纯然写景或言情的诗句,因为沈阳尖锐湿疣专科医院,任何一句诗都可能读出其中的“哲理”,都可以挖出无数“微言大义”!在我看来,湖南省高考作文中的那1句从诗句中“读出哲理”的提示,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宣扬一种背离诗歌本意的诗歌鉴赏观或文本阅读观。
命题中的“哲理泛化”思路,直接影响到一线语文教师对“命题”的理解。笔者注意到,有的教师竟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里领悟到:小草不显摆个人英难主义,小草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成都华西医院,凝结成强悍的团队精神。小草精神,小草放绿的团队精神,难道不能给我们人类留下思考与启发吗?
我以为,这正是“哲理泛化”下的“意义强加”与“主题拨高”的典型表现。试想,“草色遥看近却无”遥看之所以“有”,近看之所以“无”,一切都缘于距离。这里是“远与近”的关系,而绝非“多与少”的关系。本来是距离带来视觉感官的变化,这与“草独”或“草众”有何干系?从早春的小草里读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听起来总感觉别扭,甚至觉得有些牵强附会!
应该说,高考作文中注重哲理思辨,本是很好的导向。然而,如果由此走向“哲理泛化”,乃至异化为主题“拨高”与“抽象”,这类负面影响或许是命题者始料不及的。
-
与其叹息,不如进步作文650字
有一天遇到以前的同学,问起近况,他感叹别人的顺风如意,自己则不能成功。... [详细]
-
一位老爷爷使我懂得了珍惜
小时候,我很调皮,一天到晚只会顾着草丛里的蛐蛐,池塘中的小蝌蚪;或是... [详细]
-
三年级学生帮助残疾人
今天,天气非常晴朗,我写完作业和好朋友小绘姐姐一起去玩初期症状。在路上是什么引起的湿疣... [详细]
-
一件有意义的事关于小学生记事作文250字
一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到公园去玩体育。走到公园,我看到地上有一个钱包,就捡了起来。...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