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作文-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有感
小编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解放后为记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并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下面的小编为您准备了5篇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有感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有感_600字
第一次游烈士陵园,收获颇多。我们一路参观,一路拍照,被历史的伟大业绩所包围,所震动,所感动。首先去参观的是血祭轩辕亭,这里记载的是伟大共产党员,广州起义战士周文雍和张铁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和他们忠贞的爱情业绩。他们在被敌人捉住后,誓死也不向敌人屈服,死也不向敌人泄漏任何关于党的消息。最后,在敌人的枪口下,张烈士高喊:“我们要结婚了,就让敌人的枪声作为我们的结婚炮礼吧!”多浪漫多激昂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一名伟大的战士及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宝贵精神,革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巨人,革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也正是由于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拥有了这类革命精神和付出了血的代价,才使我们共产党领导的许多革命获得历史性成功。读完张烈士的最后那句话,心被深深地感动了,那句话不但见证了他们的忠贞爱情,更体现了他们的全部都与革命事业息息相关,包括他们的爱情。
最后参观的是烈士陵园博物馆,感觉进入博物馆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了。那里呈现了许多历史照片、烈士们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米袋、起义用过的枪等等,还模拟了一次战争现场,会议现场。每件展览旁边都有背景和解释,所以看展览就像在回顾历史。回顾历史,铭记历史,铭记某些不能忘记的日子,铭记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
广州烈士陵园汇聚了所有广州起义烈士的精神灵魂,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烈士陵园,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特别是作为共产党预备党员和党员,更应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向革命先烈学习,向他们致敬。
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有感_700字
今年国庆,我们少先队有一个任务。就是去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后写一篇观后感。于是,我就和父母去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观。
1走进烈士陵园的大门,一排排整齐的罗汉松屹立在路两旁,好像一个个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化身在保卫着我们的家园。
我们参观了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叶剑英元帅墓、英雄广场等。在广州公社烈士墓恰好有一个旅游团也在参观,有个导游正在讲解。于是我也过去听。从导游的讲解里,我了解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解放后为记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勇敢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当时共产党人和革命大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1927年12月11日清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崔镛健等150 多名朝鲜人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终究失败,在14日至19日的6天时间里,有5700 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听完之后,我感受到了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们是多么的高大!他们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不贪生怕死!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为广州的自由与和平而战死的!他们是我们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为我们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生命!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我们今天这样的太平生活。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我们应当学习烈士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以后为祖国多做贡献!
参观完了以后,我们满怀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意,依依不舍地准备回家。这时,一阵微风吹过,耸立的罗汉松“沙沙”作响,好像在向我们挥手作别似的怀化生殖器疱疹治疗方法有哪些,我对这些烈士们的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我们尊重、大胆的烈士们,您们安息吧!
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有感_1100字
清晨,党员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参观学习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之旅。时值农历十一月,寒气微逼,天空却明净无云,格外清新。烈士陵园的凌晨并不安静,很热烈。1进大门,便看到了许多晨练的老人家,神采奕奕,使全部陵园充满了活力,看到了生机。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州一个着名的历史景点,久仰其大名。1座高耸雄伟的广州起义纪念碑正对着大门,上面是一把坚固挺拔的枪,一只大手坚定有力地握着它,昭示着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感谢有了他们,眼下才有一群祥和地打着太极拳,做着早操,幸福生活的人民。
我们循着门票上的地图一处一处地参观和学习。4烈士墓、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怀着畏敬和庄重的心情,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来瞻仰烈士墓,仔细浏览碑文。烈士们的高大的形象和英雄事迹逼真地显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勇敢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更不时显现在我脑海里,感受深切。由董必武亲自题名的“血祭轩辕亭”位于湖的中央,朴素典雅。虽然并不了解它的历史,但是1听到它的名字便可知它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史。“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是为了记念中国和苏联和朝鲜人民携手奋战、相互扶持的友谊之情。另外,还有广东省革命史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记念广场等等。
我们看到的凌晨的烈士陵园真的是充满了生机。中老年人做各种各样晨练的场景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许多,但是他们由衷的酷爱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怀却始终不变。走着走着,我们便被湖边热烈的歌声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啊!一大群的老人围坐在亭子里高声颂唱共产党和祖国的歌曲,有的打起鼓,有的拉起二胡,还有的吹起笛子,各种乐器齐登场,领唱者鼓足气势,全场齐唱《中国人民解放据进行曲》、《洗衣歌》、《青藏高原》。几近每位老人家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歌词,还有站着的,坐在旁边石头上的,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一位阿婆介绍说,每周星期一、三、6都会有人聚集在这里唱。大多数是广州本地的老人家,但他们却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唱出了这些歌曲。歌声嘹亮,唱得起劲,唱出了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祝福,真让人感动。这次的组织活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入。开拓了我的视野,了解了更多关于广州起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珍惜。还使我牢记革命先烈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警醒我们青少年同样应当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像那群歌唱祖国的老人家,由衷的感谢和酷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有感_1400字
为了加强对我院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我学院学生五支部全体入党积极分子于2008年11月26日来到广州市越秀区烈士陵园参观。学院党支部组织此次活动,让我们这些入党积极分子缅怀了革命先辈走过的道路,更多地了解了革命历史,坚定了爱国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培养了良好的作风纪律,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早上9点钟,全体支部成员就早早来到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烈士陵园。在苍山环绕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大家立即便被其庄严的气氛所感染,大家都心怀敬意,神情肃穆。我们在各个墓碑前见到了为了革命牺牲的许多烈士的名字,这些朴实无华的墓碑正是他们人生的写照,平凡的他们投身革命,为国牺牲,向共和国的丰碑增加了不平凡的华彩。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3路黄花岗锦州梅毒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座大型陵园,面积二十六万平方米。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后失败,死难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动派逮捕后英勇就义,都埋于此。为纪念革命先烈,195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此兴建了大型陵园,大门石壁上刻周总理题写的“广州公社起义烈士陵园”,气魄雄伟。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走出烈士陵园,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现在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遭到的洗涤和震动。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华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如今,在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革命先烈生前完全不同的时期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革命先烈奉献精神到底离我们这一代有多远?对我们80年代出身的青年人它又蕴育着怎样的内涵?我认为,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种奉献精神的内涵始终不变:随着时期的变化将赋予其新的内容,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的创新精神。
从烈士陵园回来后,通过互联网我阅读了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的一些文章,记得有一篇文章提到过:“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要有民气;对一个集体来讲,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要有志气。”细细品位这段话的含义,我触动很大。是呀,人总得有一种精神,为何说一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而另外一些人虽然活着可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死了,这其中的原委就是有的人有一种精神,虽死犹生;而有的人确犹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可以说,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就是这类使人虽死犹生的精神,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实现自己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势不可挡的意志。这类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有了她社会就会前进;失去了她,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革命烈士牺牲了,可他们的精神永远的留在我们的心中,鼓励着全部人民始终不渝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努力。身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勤奋学习,立志用自己的知识、掌握的科学技能去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这次党组织活动给全部入党积极分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一直鼓励着大家建立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积极前进!
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有感_1500字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渐渐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但是,1972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以及为此牺牲的七十二烈士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走道两边石碑上刻着的遒劲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堕入了寻思。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葬有七十二位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但是此时,我内心的震动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眺望陵园里悠闲的晨练者或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七十二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
我想,七十二烈士墓,不单单十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勇往直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逝者已去,悲乎哀哉!
在此清明之际,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实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久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动。或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心却始终没有改变。 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常州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偌大的常州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常州英烈们:“常州3杰”、“7君子”、顾雪庄……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期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成功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大张旗鼓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雅安恒博医院的先进设备,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戴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具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我是1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更让我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方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工作。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我要从本身做起,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犹如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起出来的坚定信心,却永久铭刻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