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元勋的封赐。旧说周朝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7位元勋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辽宁最好的性病医院,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朝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朝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后序》中的因而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1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尖锐湿疣的危害,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辨别,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剂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梅毒的早期症状图片。年老了要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