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归来作文
篇一:翻山归来
“刚翻过一座山,又越过一条河!山川水岭怎么就那么多!”
这一首歌唱的是立志走遍名山大川,这几句话形容我的本次旅程再合适不过了。此时天正至午后一二点钟,太阳一照,活像汗蒸房。我向着山下走,身体无力,双腿发软,汗好像流了个精光,浑身湿透,每个毛孔都挥发了不少水分,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我的手里拿了一瓶山间小点的冰矿泉水宫颈尖锐有感觉吗,时不时用它刺激一下自己,生怕眼前一黑昏过去。
大腿小腿上虰满了包,让我想起老爸带我们走的山间小路,“路痴老爸”带我们翻过茶山,又在山头绕了个大圈才得以回来。这一路上,山上的毒蚊子被我的腿肉吸引,在这山上,它们大概有一个月没吸过这“可口”的人血了吧,唉,一路上,爸爸有长裤防护,我的肉成了最可口的美味。地上有蚂蚁蜈蚣横行,路旁有又出格的野草探入走道,我每走一步,都要吓一跳,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幸亏还有一家子来这里“探野”,不然,肯定会更惨。老爸这计划,网络用语说“坑爹”,不过这是“坑儿子”。到现在,我腿上还留着抓挠的痕迹——山里草木毒虫多,抓腿时总会有什么恐怖的事儿出现,比如抓出了血,吸引来蜜蜂,或有一只大蚂蚁爬上了我的大腿,这个后遗症让我总是一惊一乍。
累是必然的,气喘吁吁的我随爸爸走了有三里路。前半部分,满地野虫野草,路上又有许多弯路,绕路。更险的是后半段,一条石阶几乎垂直而上,百折瀑旁弯弯绕,台阶又突然变小,突然险极。翻过山头,拐一个弯,前面一座石桥,上书四个大字,令我绝望:此路不通。天!在深山迷路,如何是好?勉强撑起意志,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前面出现了一栋石头房子,一位大叔正靠着窗台锯木头,路愈发平坦了。我口干舌燥,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伯伯!前面能下山吗?”大叔一听,连声回答:“可以可以,行的,行的!”啊!我顿时觉得有了希望,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路,累是累,险是险,难是难,我却不后悔,因为,我们还是征服了这座山!
篇二:内蒙古归来
我的表姐是一名记者,还是个旅游爱好者。这次单位派她去内蒙古,她高兴得不得了,嘣哒嘣哒地就坐飞机过去了。过了一个月,她归来啦!
那天,我与妈妈去机场接她,我惊呆了,以前那个白白净净的表姐不见了,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皮肤黝黑发亮、体态结实强壮的女孩,一见到我们,她便大声呼喊着:“我回来啦!”声音变粗了,头发变短了,和北方人越来越像了,不仔细看还真认不出来呢。
回到家,她把一堆行李往地上一扔,以前那个文静十足女人味的表姐不见了。我打开行李,里面一大堆内蒙古特产闪现而出,什么奶酪、风干牛肉干……姐姐说,内蒙古的天很蓝,云儿很白,空气特别清新,不像我们这儿天灰蒙蒙一片。姐姐还说:“啧啧啧……内蒙的烤羊肉、烤羊排和手扒肉太美味了,怎么也吃不腻。”听得我口水直流,也好想去吃呢。姐姐说还去参观了蒙古包,我仿佛也看到了那一个个的可爱的蒙古包,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宽阔的草原上,山丘上,里面住着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
姐姐还跟我讲了蒙古习俗:进蒙古包前,首先主人会献上哈达,之后会端来一碗马奶酒,你必须用无名指沾点酒,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一饮而尽。
听了这么多,我真的好想去内蒙古看一下湛蓝的天空、蒙古包,去品味一下烤羊排和手扒肉到底有多么美味。虽然姐姐只是出差了一个月,但她的言行举止似乎都变了,在家里,只要一有关于内蒙的消息新闻,她便第一时间去关注,看来她的心留在了内蒙古,姐姐已是半个蒙古人了。
篇三:暴晒归来
从江心西园回来的路上,我让爸爸把车里的空调开到最大,好降降温。可明明车内的温度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而且我也觉得四肢开始有些冰凉,摸了摸肩上被嗮得有些发红的地方,还是那么烫。唉,看来我第二天非得脱层皮了。
早上刚出发时,天上乌云密布,好像已经到了傍晚,马上要下雨的样子。可是西班牙来的姐姐再过几天就得回去了,我可得满足她的心愿,带她去江心西园呀!我只好期盼今天老天爷开恩,千万别下雨。
结果还真灵,非但没下雨,中午连太阳都出来了。为了让眼睛不被太阳刺到,我排队时是背对太阳的。因为队伍很长,遮阳棚还在很前面,又不能插队,整个人都被阳光包住了,真想变出一把雨伞啊。我和姐姐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蹲下,热得扭来扭去的,都想钻到地下去了。过了几分钟,我甚至觉到了背上有种火辣辣的燃烧感。
回到车上时,身上其它地方的皮肤被冰水冰过,都好了些,只有肩膀这一块,特别红,特别烫。我有时忍不住抓了一下,都要痛得“嘶”一声,好像有刀片轻轻刮上去,痛死我了。
回家洗完澡,把身上所有嗮过的部位都涂上芦荟霜,我就躺下去睡了。可是我每次翻身时都会惊醒,手臂靠近肩膀的地方又痛了,还是火辣辣的。我甚至还梦见了自己变成了饥饿游戏中“燃烧的女孩”,全身都被点燃了。我只好又起身抹了点芦荟霜,继续断断续续地睡。
第二天起床,伸出手和脚与爸爸的比了比,哇塞,我都比爸爸还黑了!脸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我这次是彻彻底底地变成“黑人”啦。看来下次阴天也要擦防晒霜,要不然暑假里的太阳随时随地就能让我“变换种族”啦!
篇四:骑行归来
让人“崩溃”的行程,又凑巧碰上耍人般的大雨,要是我有超能力,我一定要在这一刻变出一架火箭,再以光速瞬间飞回宾馆,我在心里怒吼着。
远处已可见宾馆高大的“身影”,隐隐约约,在朦胧之下看见那薄薄的一层轮廓线。
“快!加把劲,不过几分钟就要到了!”爸爸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着,若有若无……早饭后,我和爸爸原本准备趁着晴好天气,比一比谁先绕千岛湖骑上一圈回到宾馆,不料,却在中途下起雨来了。刚出宾馆时,我和我爸如竞速一般全速向前冲着,穿过人群,躲过迎面而来的树干,就像在玩“QQ飞车”。宾馆被我们甩在了后头,风在我的耳边呼啸而过,可是突然间,眼前花了一片,车身猛地摆了几下,被我一个急刹停住了,幸好没摔倒。
“下雨了?”我惊讶地问道,“不会吧?”“赶快掉头!我们骑出不远了,不想被雨淋就赶紧回去,”爸爸看着不知不觉中变阴了的天说道。
一开始,雨还只是像细丝一般,轻轻的在我的背上跳动着。虽是夏天的雨,却在湖面的丝丝凉风之下变得凉嗖嗖的,还带着点寒意。不过几秒,只听“哗”一声巨响,我还没来得及稳住车,脑子里一个念头一闪而过:下大雨了!豆大的雨点如冰雹般落在我们的身上,渐渐地,衣服已被水浸湿,风一吹,冻得我牙齿不禁打起了颤……什么天气啊?早知道,就不出来了,我双腿也都快麻木了,快骑不动了。
雨中骑车,像我这种“小四眼“可就惨了。眼镜上的水珠挡住了大部分视线,车身摇摇摆摆,一不小心,就很可能翻车。我只好低着头看路,在模糊的视线之中小心翼翼地骑行。雨不停地下着女性得尖锐湿疣的症状?,越下越大,这一次假性尖锐湿疣怎么治疗啊?,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倾盆大雨”。
“最后一个路口!拐弯!到了!”爸爸喊出了最后一道“口令”,那一刻,我几乎是被车给拽了下来。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我飞一般地冲进了宾馆,庆幸自己还“活着”归来。
篇五:夏令营归来
我静静地坐在回家的车上,眼前不断浮现夏令营时的画面。我暗自庆幸着,三天无聊的夏令营终于结束了。
实不相瞒,这三天过得确实挺无聊,一天到晚不是列队训练就是反反复复地学唱红歌,其实这两首歌我早就会唱了,如此反反复复地唱,让我头昏脑胀。
更无语的是,在部队中,我们居然要适应凌晨五点起床的习惯,每天大清早,我们都带着一对黑眼圈出来晨练,至于睡眠质量,我已无力吐槽。
因为后两天都在下雨,我们都不想训练,结果教官还是让我们在车库中训练,冷风那个儿吹呀,真让我搞不懂这天气到底是夏天还是春天。
当初到夏令营的第一天,我倒还挺高兴的,觉得部队里啥都新鲜。但是到了第二天,那股高兴劲儿马上烟消云散。因为教官命令我们把二楼所有房间以及走廊全部清理个遍,累得我们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疲惫不堪。
这次消防夏令营体验活动让我深深体验到消防队员生活的辛苦。我有点耐不住这样的生活,很难适应,只想着能早点回家。
透过车窗,我隐约看见,几个战友正勾肩搭背地启程,原来陌生的面孔三天后已十分熟悉。我认出了他们,正想跟他们打个招呼,但车开得很快,当我还没来得及看清他们,他们的身影已消失不见了。我又感到一种沮丧。
篇六:守门归来
我今儿当了回守门员,挨了不少踢,负伤归来。在路上,我妈就问我今天踢足球在干什么,我回答:“当守门员啊!”一听这话我妈就怒了,说守门员为什么不能和队友轮着当,你也该去跑跑踢踢球。
一路上我都在想:没人乐意当守门员,就留着个空门给人打吗?我可是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守门员也很重要啊。可我就是想不通:老妈为什么不同意?
我又想起了刚才守门时的“挨踢生涯”,对方的准星太好了,总是往我头上踢,我头球防守都用了好几次,头都快出脑震荡了,手也被踢得软绵绵的,哎呦,好痛啊!我宁愿让他们踢进去也不想当肉盾啊。
我另有一个担心,我不小心开球踢到对方的“致命部位”,还没道歉呢,他会不会怀恨在心呢?希望他能忘掉这件事,“放”我一马。
这样想着想着,还是感到守门员不好当啊,下次来,我还是改踢后卫比较好。
篇七:老师归来
“张老师回来了!”班级“侦探员”小H悄悄对我说。我想:张老师不是早被调走了吗?她怎么可能回来呢?
但张老师好像是从天而降,静悄悄走来了。我很高兴,不过因为在做操,不能发出声音,只能心里暗暗高兴。
张老师走到每个人身旁,要么抚摸那位同学的头,要么用温柔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说着赞美同学的话,好像也是思念我们好久了。
张老师在我面前笑了一下,我高兴极了!那天很冷,因为张老师的笑,让我原来冰冷的身体变得火热火热的。
自新学期张老师被调到实验小学新城校区后,大家就没见过张老师。我一直希望张老师来看我们,现在如愿了。
可一做完操,张老师却走了。同学们纷纷念叨着——“张老师抚摸我了!”“张老师说我进步了呢!”……真希望张老师常常回来看我们。
篇八:“豪哥”归来
周三早上,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进了教室,却看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到底是谁呢?定睛一看,原来是我们的“豪哥”——黄信豪!我冲他喊:“豪哥,你怎么回来啦?”他在上个学期大考后得了肾炎,我们已经一个多月没看到他了。
黄信豪来到我身旁,“皓哥,你很潇洒诶!我都想死你们了!就是有病我今天也回来了。”既然黄信豪这么客套,我也客套一下:“你也别来无恙嘛!”
“豪哥,你的病?……”
“当然好了,不然我今天怎能来呢?”
“这么说来,那你的话就有点矛盾了,”我笑着说,“你刚才还说有病我都回来了,现在又说不好我怎能回来呢,难道这不矛盾吗?”
“我又不是这么狠心的人,我刚才是在开玩笑的啦!我不可能把病传染给你们呢?”他故作一脸认真样。老师来了,我无奈的回到位置上,二人的对话也就此打住。
不少同学走过他身边,都会问他:“黄信豪,病好啦!”他的“回头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大家都很关心他,那一天,他成了全班关注的焦点。
篇九:小李归来
中午自由活动刚集合,楼上就有几个同学急匆匆地跑下来,还没喘上气,就兴奋地喊道:“小李来了!”小李这个人,虽然我没见过(因为我是插班生),可对他也是早有耳闻。据说他胖胖的如球,黑得如碳,慢得如龟。他在四年级时去了澳大利亚。今天回来,到故地“怀旧”。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像得了喜讯一般,消息很快传开了。或许大家太想知道,这个两年不见的老朋友,现在有什么变化?还记不记得原来的师生了?
一进教室,就看见,站在讲台边上的那个小男孩,正是小李。胖乎乎黑乎乎的他,看起来有点傻傻的,也显得可爱。他的五官尤为精致:眼睛小小的,鼻子小小的,耳朵小小的,眉毛最浓,可是也最窄的,或是是为了让人在他那漆黑的脸上更容易辨认吧。唯有他的脸最大,如十五的月亮般,圆滚滚的,让人见了,都想上去捏一捏。
同学们见了他,都兴奋不已,像见了一颗东非大钻石一样,有的伙计甚至想冲上去把他抱起来。当然——估计是抱不动的。
老师让小李一个个回忆原来的同班同学。
“还记得这个同学吗?”
“嗯……”
“这是小张呀!你忘了?”
“噢,对了!这不就是那个发疯那个吗?”
全班爆笑——的确,这就是我们班天天爱发疯的女生——小张,只不过我们平时不敢说她罢了。小李这样一针见血,全班哪一个同学还能忍住?
“那还能记住那个同学吗?”老师指给他看。
“小赵。”
“对。”
“噢,就是那个比小郭学习好的同学。”他慢吞吞地说,可同样一点就破。
全班再次哄堂大笑!好几位笑得不行,甚至直接笑到桌子底下去了!
而那位小郭呢,只好掩面苦笑。谁让人家那么直接呢?
原来,这就是小李。
幸亏他到澳大利亚去了,要是在我们班里敢天天这么说话……呵呵……后果自负……
篇十:踏雨归来
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天空中有丝丝雨滴飘落,丝丝缕缕似丝帘轻纱,飘飘渺渺如轻烟薄雾,“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丢掉雨衣的枷锁,任其从我的脸颊滑落,雨中漫步,踏雨而归,别有一番风趣。
看吧,那垂延欲滴的青草,那刺目妖冶的花儿,还有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抱头鼠窜的人呀!
润物细无声,不知名的草儿在雨滴的沐浴下越发青翠,连绵的雨透着凉气,调皮的水滴戏耍着娇嫩的人们,冰凉的雨滴打在我的脸上,身上,全身的每个毛孔都感觉到彻骨的冷,雨越下越大了。
雨滴似乎有一种魔力,陈陈凉风使我清醒许多,而倾盆大雨使我压抑的心灵得到解脱,淋成落汤鸡的的我突然想化成一滴雨,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远离噪杂。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在雨中行走,我从不打伞,从不穿雨披。我也有自己的天空,但它从不下雨。
下雨了,我是唯一一个有雨伞却甘愿淋湿的人么?
篇十一:诚信,归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年之前的先贤就有过“吾日三省吾身”的至理名言。讲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互联网调查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担心,我们的这些美德正在慢慢变淡。诚信缺失事件一次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从“诈捐门”到“水下闭气”,从苏丹红到瘦肉精,接连不断的刺激着我们的双眼。
让我们期盼诚信归来吧,还记得老舍先生足足用了20年的时间来兑现承诺吗?老舍先生曾答应了出版界的赵家璧先生为他向齐白石先生求一幅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老舍先生一直未能亲自向齐白石先生求得真迹。眨眼间20年过去了,当赵家璧先生到老舍家串门,老舍突然变戏法一样取出一幅画:“这幅齐白石的画作,尽管是我从画商那里花高价买来的,但挂在你家应该在合适不过了,希望你能喜欢。”赵家璧手捧着画,欣喜不已:“20年了,你还一直记得当年的承诺,让我很感动。”
让我们等待诚信归来吧,不讲诚信的人没有根,没有根怎能立足。同仁堂正是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诚信店训,才能屹立百年,好评不断。诚信是人生之基,微瑕便可以使美玉掉价,细土便可以使明珠蒙尘。如果同仁堂没有坚守诚信,那么终将步三鹿的后尘,愧对消费者的信赖。
让我们迎接诚信归来吧,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两人正是因为有守信至上的人生信条,才能在雪夜上演良心接力,感动无数华夏儿女。我们的社会从不缺失诚信的土壤。愿诚信能于此生根,发芽。愿诚信归来,愿繁花似锦。
三毛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让我们在心田种上诚信之花吧!”望诚信生根生根,发芽。从心开始,望诚信归来。
篇十二:诚信兮归来
正所谓“诚着,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架起人与人彼此之间沟通的桥梁,桥墩固然结实,可桥梁一旦松垮,一片废墟立刻呈现在眼前。
诚信,天线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到做人,大到做事。公交车上的自动投币机不正是最好的象征吗?
比如说,我们学校的校训:诚于做人,恒宇求知。每天坚持做一个诚信的人,恒于求知也将是迟早的事。“欲要成才,必先成人。”诚信是做人的根基,假设你的根基就不牢固,那么,敢问你还敢继续建造这栋危楼吗?如果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你敢想象这个社会是怎样的一片狼藉?
日本有一家餐饮公司,他们对餐具的标准十分严格,每一个碟子都要洗七遍,正是如此,这家餐饮公司远近闻名。就在这一天一名职工为了草草了事,把剩余的碟子都刷了五遍,经理检查时立刻检查出不合格,随机解雇了这名员工,当她去任何一家公司应聘时,看到他这段经历,都纷纷不敢录用他,一次的不诚信造成了一辈子的遗憾。同样,也给自己的人生涂黑了一部分。
而如今的这位大娘,正是信任彼此才把自己的摊位留在无人看管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在别人心中形成信任的心理,也可以造福社会。
我想说,诚信爱你不容易。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危及国民健康,究其原因,就是不法商贩道德沦丧与诚信缺失。如果这些商贩能以孙水林这样诚信得人为榜样,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年轻人来世要记住,在迷津渡口千万别选错。诚信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不可丢。反以此诗作话:迷津渡口诚信抛,一生苦恨悔难消。且将虚伪付江澜,斩闯红尘任逍遥。
诚信是大海中的一个罗盘,在你迷失方向之前,引领你前进的方向;诚信是无垠沙漠中的一篇绿洲,在你无助时给你心头一股洪泉。诚信是……
人生之所以精彩,在于他拥有这世间美好的东西—诚信。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缤纷的人生,那么请记住一句话:迷津渡口不可将诚信抛。
篇十三:采秋归来
像淡蓝色蝴蝶划过的那道弧线,是哪些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晕染成某种扣人心弦的感觉,当金黄色的银杏铺满香樟小路,枫林深处,谁采秋归来,倚着白玉雕花的高栏,细数着秋的收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我们漫步山林,看遍地黄金甲,携来片片诗情,感叹“一花开后百花杀”的壮丽;我们驻足湖畔,看日出口落,欣赏那“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瑰丽;我们踏足枫同,看枫叶如霞,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在秋天中采收,收获点滴诗意,用缠绵的文字刻画秋之景,感受秋之美,体味秋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天,凋谢了一地的残红,渲染了整个大地,夕阳如血般的艳丽与炽热,当落入泥土的那一刹那,红枫燃尽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命运划上句号,却将它美丽的外表与黝黑的泥土相融,任人踩踏,为的,不过是明天更加艳丽炽热的绽放生命。从片片落红中踱步而出,为这美丽的生命献上一句生命的赞美词。采秋归来,秋天用美丽的轮回诠释了人生的价值,让我们懂得了成长的意义。
采秋归来,我们收获了什么?是美丽的感情,是秋天的美丽,是秋天略带感伤有绝美的诗情,亦是秋天为末来而努力的意义,那一点一滴的美丽在秋天中采收,整理成册,装进回忆。
当秋霜在淡黄的菊花瓣卜留下缠绵的痕迹,当落叶在晴蓝的空中舞出翩跹的绝美,当落红在黝黑的泥土上交织出生命的希望。我们在这斑斓的秋天收获,留下人生浓烈的一笔,采秋归来的我们,在铺满金黄色银杏叶的香樟小路尽头,卧着檀香四溢的暖榻,手捧一杯茗香,细细品味秋之景,秋之美,秋之情,情至深处,也不免动容,醉心于这秋天。
篇十四:货物归来
我依旧在睡觉的时候就收到短信,我买的东西已经来了,不过短信通知的内容我有一些看不懂,我不知道地方在哪里!
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是可以上课的时刻了,所以我根本就没有再注意这件事情,上课的时候还是来了一条短信,也就是这么个意思,东西已经来了,而且领取的地方也已经有了,所以我就需要去找自己的东西了!
我买的是一个充电宝,来的时间刚刚好,因为今天早上刚刚停电,据说只要到了下午才可以来电,这就让我有一些兴奋,不仅仅是可以用,最主要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天,终于来了!
不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宿舍里的人有三个人出去吃饭了,估计是因为停电了,他们觉得停电可能不会有饭菜,上一次就是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个人去了一趟校门,他同样是有快递,只是过来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地方也不一样!
或许是因为东西来了,让我在原本停电有一些郁闷的情况下有了一些高兴的心情,此时此刻的我还是觉得有一些说不出的兴奋!
篇十五:魂兮归来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健康地成长。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之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的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席时,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