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作文指导 >> 家乡的春节作文0

家乡的春节作文0

发布时间:2017-08-12 04:38:41 来源: www.jc6878.com 作者:生花妙笔网

我出身在江西南昌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也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9岁时,离开家乡,从此以后稀有回去,如今,我独自在遥远的北京谋生。离家愈来愈远,故乡在记忆中也日渐模糊、模糊只剩下那青山白云下的小桥流水和两鬓白发的父母,然而故乡春节的习俗却在我脑海留下深深的烙印。贴春联、门神,是除夕日一件大事。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拿出买好的春联,或有雅兴者,自铺纸墨尖锐湿疣初期,挥毫写下自创或选好的对联,等墨迹一干,就拿了去贴,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也有在大年初一再贴的。春联的内容常以发家致富和喜庆吉祥为主,不同人家尖锐湿疣怎样算治好,从其所贴春联可看出他家的特点,如经商做生意者多喜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春联。春联的起源在《蜀[木寿]杌》内有记载,五代时后蜀的君主孟昶在新年命令翰林们作门联,自己也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故乡过年的风俗多姿多采,乡土气息浓郁。尾月2十四后,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过年,杀猪宰鸡,购办年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除尘,就是进行相当完全的大扫除清洁活动。平常懒惰的家庭,这时候也绝不含糊,定要大干一场,弄个里外一新,用最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别有一番过年气象。据宋人吴自牧的《梦渠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可见“除尘”之俗宋代已有。门神更是乡下人不可缺的宝物,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都要恭请这路神仙,意图是驱除恶鬼,镇压凶邪,保佑平安,常请的门神一般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里面的桃符也就相当于今日的门神,可见门神在宋朝早已经流行。除夕之夜,合家团圆吃团圆饭是最重要的大事,在外地工作者,无论远近,务必赶回。有实在不能回家的,家人们也总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圆,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此时厅堂上红烛高烧,摆上丰盛菜肴,由主事之家长拈香,带领全家男女一齐向列祖列宗跪拜,恭请祖宗降临饮宴,并祈保合家大小平安,兴旺发达。之后,打响早已准备好的爆竹,俗称“关门爆”,就可以关上大门,开始吃年夜饭了。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求,通常有馄饨、年糕、家酿米酒等等,尤其是家酿的米酒,香醇甘美,在外面一般是喝不到如此佳酿的。如果人问,故乡的味道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知他,就如那家酿米酒,只要喝过一次那味就永留意底,难以忘记,在外面是再怎样也尝不到故乡那个味道了!‖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吃过年夜饭,整理一下,合家大小围坐一起,或闲聊或看电视或打牌搓麻,在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开始熬年夜,准备辞旧迎新,俗称“守岁”。据史料记载,这类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步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在守岁的过程中,小辈们会给长辈们行大礼、恭祝长辈安康,长者往往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送给晚辈们,里面多是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就是压岁钱,同时说一些期勉的话。伴着你一岁一岁的长大,收到的压岁钱面额也会越来越大。当有一年你不再收到压岁钱,那就证明你独立了,你要开始给小辈压岁钱了。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大年初一,鸡叫头遍,三乡十里就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俗称“开门爆”,很有趣的是这中间爆竹声间连不断,一直会延续到天大亮,实在是热闹异常。大人们早早打响“开门爆”,将昨夜关好的大门打开,叫做“开门进宝”。只有开门爆打过以后才可以出行,所以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可以出去玩啦!孩子们大都穿着新衣服出去,带着平常少有的玩器钱物,呼朋唤友尖锐湿疣能治好吗,或三五一群,或聚在一块,爱怎样玩就怎样玩,没人干扰你,即便搞点恶作剧什么的也只会得到大人们宽容的一笑。不过出门前各家父母都会再三嘱咐小孩,见人都说好话,不可乱问,不可乱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在喜庆气氛中更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拜年在故乡可大有讲求。大年初一,要向尊长们拜年,除了自家的父母、祖父母以外,顺次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四奶五叔八姑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数量不等的压岁钱。初二是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的日子,这一天,三乡五里,路上行人来往不绝,穿行于山青水秀之间。初三或初五是拜大年的日子,所谓拜大年就是给近三年内家有白喜事的人家拜年,亲朋好友、四方乡邻,都要准备好白喜事的礼品,前往祭悼亡魂。这个日子是很有讲究,错不得的,否则,你选错了日子去拜年,极可能会被人家赶了出去甚至被痛打一顿。除上面几个特殊的日子外,正月里其他日子倒没有什么忌讳,可随便串亲戚。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个月可以好好的轻松享受一番,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常常就在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中逝去。至于放鞭炮,固然是一个过年风俗。在过去,不放鞭炮这年哪过得去?冷冷清清是不吉利的。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能随意放鞭炮在很多地方已经有明文规定了。至于老家,现在过年大概还是能放鞭炮的。在中国,最大的流行也许就是这席卷国家和民族的春节了,我内心深处,回家过年的情节也颇为固执,挥之不去,所以,每一年的春节,无论有多艰难,我都尽力及时赶回家。不过,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不同,1直到现在我依然还怀念在故乡那小山村过春节的岁月,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只有在民俗的东西里才有点真正的原汁原味,这也是写下上面这些怀旧文字的一点理由。

推荐阅读
  • 以后的房子
    以后的房子

    未来的房子和现在的房子大不相同,如果你不信,我就带你去看看!这种房子非常奇... [详细]

  • 中国人_0
    中国人_0

    当年彭宇一案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阴影。至今我们还不知究竟是那位老太太在说谎?还是彭宇在推卸责任?如今老者驾鹤西去事发... [详细]

  • 六界之巅1
    六界之巅1

    地球上:世界各地的天空上同时出现了一扇巨型的传送门预防方法... [详细]

  • 与小伙伴结伴出游
    与小伙伴结伴出游

    小明和小强还有小刚放学后一同回家,他们几个商量明天是... [详细]

  • 一件可笑的事118
    一件可笑的事118

    我的表弟可是出了名的小馋猫,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都要先尝尝。有一次我们去外公家,外公拿出一瓶葡萄酒放... [详细]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