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初一作文
【篇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个寒假我们一家人参加了台湾环岛8日游,我们从台湾最北部的台北,到最南部的垦丁,从台湾海峡的东岸,到太平洋的西岸。我们见识了北回归线附近的雨林、海浪、沙滩,领略了台湾的精品农业、无烟工厂和无尘水泥厂。台湾不但有高耸入云的101大厦,还有古老的少数民族生活区。书里的民族英雄和我们学的一样是文天祥、郑成功、岳飞、于谦……庙里拜的和我们一样是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这次台湾之旅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我和爸爸妈妈去过很多地方。我们曾在五岳之首泰山的顶峰——玉皇顶上看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曾在香港迪士尼乐园留下了清脆的笑声,曾在北京故宫、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留下一串串脚印,曾在海南岛的沙滩上捡过贝壳、喝过清凉解渴的椰汁,曾在太平洋的西岸感受太平洋的温度,还曾在四川的青城山下、都江堰边、杜甫草堂里留下我们全家幸福的合影……
我爱看书。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形影不离,一本好书不知和我“亲密接触”了多少次。我最爱去的地方是书店,在那里我经常可以找到我最好的朋友。在我看来,旅游也如同读书,正如一句话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静下心来细细去品味一本好书,动起来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是我探索世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和培养认识、分析事物的好方法。
【篇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上周,一位川师大教授来给我们讲述了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史,这周我们就去了川师大的分校——成龙校区里面参观。
在车上,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同学在相互讲笑话,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同学在唱歌,非常陶醉;还有的同学在讨论窗外的风景,叽叽喳喳不停口。而我则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想象成龙校区什么样子,心理异常的激动。
“到了!到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跳下车,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老师和教授口中成龙校区的风采。果然不出我所料,成龙校区真的很雄伟壮观。老师和志愿者姐姐先带我们来到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龙湖,为了留纪念,大家就都在龙湖照了相。之后到了龙湖旁边的主题公园参观,树荫下,大家都忍不住想在这儿多待一会儿。我和同学们发现身旁是一个门,这个们是个对称图形,有点像上海的建筑风格,两边还有铁栏。我心想:总觉得在哪儿见过。当我看见上面写着“川北农工学院”时,我才想起来,这不就是教授给我们看的那张川北农工学院的大门的图片吗?我看了看简介“川北农工学院建于1938年,是四川师范大学最早的前身……”。然后我们走进那个缩小版的校门,不一会儿就又到了一个校门前。解说员姐姐说:“1948年,川北农工学院又更名为川北大学。校门也换成了两根柱子,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一根柱子上写着“川北大学”。后来我们又走到了一个校门前,这个校门上刻着“四川师范学院”这几个字。心想:这应该是1956年更改的校门和校名。最后,我们又穿越到最后一个校门前,这是现在的校门。我不仅在心里感叹:和真的一模一样!这一趟下来,我又了解了许多关于川师的校史,果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以后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有更多的了解。
【篇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
《窃读记》?“窃”总有一丝不光彩的含义,“窃读”?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仔细地开始阅读这篇文章。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这有点不合常理吧,放学后,应该回家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卡通,多带劲呀,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读到这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感受:傻里傻气——因为书!
“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为进书店门,小作者首闯第一关;“逢上顾客满盈”,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大人身边,至少可以光明正大读上几本书;逢上下雨,以避雨为由,在书店“磨蹭”时光……这一切“花招”,给了我第二个感受:聪明绝顶——因为书!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猛然发现自己已饿得饥肠辘辘了,腿也已经站酸了。可“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竟能支撑两个多小时。作者的这一举动使我的第三感受油然而生:执着——因为书!
是什么力量让小女孩这么热爱读书呢?我的回答是:“知识的力量!”书,我一直不知道你拥有如此大的力量。难怪作者在结尾处精辟地写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每逢读书,难道我们没有一种汲取智慧的愉悦吗?难怪她——“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轻松。”
仔细品读完《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自古勤读书的词儿:“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儿,仿佛在鼓励我,嗯,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读书,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我正陶醉其中,又有一种冲动涌上心头,我甚至还想写一本书呢!
在品读《窃读记》中我发现我正在一点点长大……
【篇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英国学者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读书则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有“甘”有“苦”,其中的滋味,却需要亲自体会。
读书,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金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纯真的友谊,还有宝贵的生命。书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会你如何待人处事,这样,亲情,友谊与生命将与你共存之,让你享受人间的无穷乐趣。如果说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那么书就是生活的伴侣是与你诉说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书,是一种信念。
周恩来小时候,校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洪亮地答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就是靠着信念,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领导人民走向了解放、致富、和平的道理。周恩来总理则是抱着一种信念,所以我们只要肯下决心,我们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漫漫的而又是短暂的,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将不再虚度光阴,生命将会充实美满。最后一段:
让我们一起,踏着前人的足迹,好好读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篇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光不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似如给我最深印象的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男性生殖器炎症。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忘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书本上不会出现的东西。
【篇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阅读能使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得到净化,并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这学期课本的第一单元就是有关读书与阅读方法的。《窃读记》中那个热爱读书,为读书乐此不疲的小姑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小女孩通过与长辈的对话获得了读书的启示……。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一个爱读书的人。
每当我做完功课或空闲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许多有用和不一样的知识与启示。现在,我读过的书已经很多了,有我最喜爱的《绿山墙的安妮》、《夏洛的网》、《100个诺贝尔获得者的故事》、《昆虫记》、《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百篇科幻》等等。它们能使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还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拿一个东西,当时我正在看一本我最喜欢的书,由于不想让妈妈再大声地影响我看书,就顺口答应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厨房着急地说:“田畅,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有拿过来呢?”呵呵,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边看书边干其它事情了。
读书也要讲究方法,如写摘抄和心得。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都在空白地方写批注,并在本上写摘抄,写心得。我们更应该在多读书时,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真正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要多读书。一本本书撂起来才是一阶阶楼梯,让我们叩起智慧和成功的大门。二是要读好书。读名著、经典或其他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块绿洲,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能让我们得到丰富的知识、耐人寻味的启示及美好的情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篇七:小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但在今天看来,只要条件许可,行万里路算什么,乘飞机去欧美旅行一周还不只万里呢,可是要读万卷书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六岁时,我便手捧《白雪公主》,被白雪公主的善良感动。入学后,幸运的进入了书香弥漫的东方红小学,闲暇时手捧一本书,轻轻地读,吮吸着书中知识的琼浆,闻着书中的油墨清香,打开飘香的书页,似见一泓轻快活泼的清泉,似闻一篇如泣如诉的美妙诗篇。
当我读完一本书时,我便真真正正的体会到读书也是一种享受。我不禁向往起了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曾向往过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曾向往过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曾向往过温庭筠的“梧桐叶,三更雨,不道离情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淋病预防。”每当我读书时,便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从岁月流转情怀依旧中感受到书的伟大,博大精深的文学,使我的写作水平越升越高,读书中:笑、叹、痛、愤、苦诸态纷呈。读书时,绝不可以走马观花,一边要读懂,一边也要往脑子里灌注新的知识。品书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品得深、品得真。
古人虽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但对今天而言,应该改成‘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切记:以铜为镜可正衣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测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书为镜可知真我湿疣用什么药能治好!
【篇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光不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似如给我最深印象的五岳之首——泰山。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是中国文明的见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忘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书本上不会出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