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网络时代,你还写信吗?

网络时代,你还写信吗?

发布时间:2017-08-10 08:39:58 来源: www.jc6878.com 作者:生花妙笔网

十年前,和朋友作别,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而今,这句话似乎已慢慢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电话”或是“‘伊妹’联系”。一句话的变更,折射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更替。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打电话、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却已渐行渐远。信息时代,书信不但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也正从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淡出。因而,数十位文化名人不久前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愿提笔写信?放弃亲笔写信,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如果在十年前,打开邮递员老张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其中有可能90%都是私人信件。但是今天,这个数字被大大地改写了,用老张的话说,“能有10%就已很好了。”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04年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97亿件,比上年增长10.9%;国际特快专递115.9万件,增长46.5%。数字的增长,对老张而言就是“邮包沉了、重了”。而增重的部份,主要是商业信函、商场和超市的商品目录、商家的印刷广告和各类对账单。“你看,这里面手写的信封多少啊,大部分都是电脑打印的”,老张敞开一个邮包让记者看。当了14年邮递员,老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眼里,投递从前的信件虽然麻烦,但仿佛更有趣。“那时候,私人信件多,还有很多人给我们在信封背面留言呢,什么‘邮递员叔叔辛苦了!’‘好心的邮递员,祝您新春快乐!希望我的信能平安抵达!’‘尊敬的邮递员同志,此信内有照片,请勿折叠!’等等。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手写书信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式微的?老张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他肯定“就是电话兴起来的那几年”。1994年以后,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短短10年,发展迅速。目前上海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100万户,是10年前的20倍,平均每一个上海人拥有电话数已到达1.3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直接而简便,1有事情,常常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拿起麦克风、拨通手机或点击鼠标,提笔写信的人愈来愈少。“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在前一段时间某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系方式”这一项,选择最多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进入。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写信”时,人们的回答主要是“花费时间”、“邮寄慢”和“措辞麻烦”。老张现在也很少写信,理由是,“电话多方便啊,写信太慢!”他给记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头几天他到一家公司送封手写信,没想到,收信的男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不会吧?你还有信啊?”“哇,甚么时期了,还有人写信,真酷!”“让我们看看,是谁这么前卫?”……老张怎样也想不明白,写信这个曾再普通不过的行动,在今天怎么就变得“前卫”了呢?虽然自己不怎么写信,但是老张还是觉得那些有手写信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怕儿子不注意,父亲常常连用三个大大的惊叹号上周五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龚敬儒时,他正坐在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里,低头写信。41岁的龚敬儒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说,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五点到六点,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信时间”。“再等我几分钟,马上就好。”三分钟后,龚敬儒停下笔济南正规医院治疗淋病多少钱,把信纸先横折两下,再竖折一下,规规矩矩地放入信封,然后填上邮编,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在封口处抹了些胶水,又用手掌轻轻地压合。一串动作,连贯而娴熟。上世纪80年代初,龚先生从山东泰安农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他每周都给家里写信,同时也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母亲没读过书,父亲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写信对他们来说挺费劲的十年前,和朋友作别,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而今,这句话似乎已慢慢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电话”或是“‘伊妹’联系”。一句话的变更,折射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更替。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打电话、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却已渐行渐远。信息时代,书信不仅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也正从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淡出。于是,数十位文化名人不久前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鸿雁传书,是不是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愿提笔写信?放弃亲笔写信,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如果在十年前,打开邮递员老张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其中有可能90%都是私人信件。但是今天,这个数字被大大地改写了,用老张的话说,“能有10%就已很好了。”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04年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97亿件,比上年增长10.9%;国际特快专递115.9万件,增长46.5%。数字的增长,对老张而言就是“邮包沉了、重了”。而增重的部分,主要是商业信函、商场和超市的商品目录、商家的印刷广告和各类对账单。“你看,这里面手写的信封多少啊,大部分都是电脑打印的”,老张敞开一个邮包让记者看。当了14年邮递员,老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眼里,投递从前的信件虽然麻烦,但仿佛更有趣。“那时候,私人信件多,还有很多人给我们在信封背面留言呢,甚么‘邮递员叔叔辛苦了!’‘好心的邮递员,祝您新春快乐!希望我的信能平安抵达!’‘尊敬的邮递员同志,此信内有照片,请勿折叠!’等等。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手写书信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式微的?老张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他肯定“就是电话兴起来的那几年”。1994年以后,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概况,短短10年,发展迅速。目前上海电话用户总数已到达2100万户,是10年前的20倍,平均每一个上海人拥有电话数已经到达1.3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直接而简便,一有事情,往往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拿起麦克风、拨通手机或点击鼠标,提笔写信的人愈来愈少。“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在前一段时间某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系方式”这一项,选择最多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进入。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写信”时,人们的回答主要是“花费时间”、“邮寄慢”和“措辞麻烦”。老张现在也很少写信,理由是,“电话多方便啊,写信太慢!”他给记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他到一家公司送封手写信,没想到,收信的男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不会吧?你还有信啊?”“哇,什么时期了,还有人写信,真酷!”“让我们看看,是谁这么前卫?”……老张怎样也想不明白,写信这个曾再普通不过的行动,在今天怎么就变得“前卫”了呢?虽然自己不怎么写信,但是老张还是觉得那些有手写信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怕儿子不注意,父亲常常连用三个大大的惊叹号上周五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龚敬儒时,他正坐在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里,低头写信。41岁的龚敬儒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说,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五点到六点,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信时间”。“再等我几分钟,马上就好。”3分钟后,龚敬儒停下笔,把信纸先横折两下,再竖折一下,规规矩矩地放入信封,然后填上邮编,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在封口处抹了些胶水,又用手掌轻轻地压合。一串动作,连贯而纯熟。上世纪80年代初,龚先生从山东泰安农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他每周都给家里写信,同时也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母亲没读过书,父亲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写信对他们来说挺费劲的十年前,和朋友作别,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而今,这句话仿佛已渐渐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电话”或是“‘伊妹’联系”。一句话的变更,折射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更替。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打电话、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却已渐行渐远。信息时代,书信不但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也正从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淡出。于是,数十位文化名人不久前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愿提笔写信?放弃亲笔写信,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如果在十年前,打开邮递员老张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其中有可能90%都是私人信件。然而今天,这个数字被大大地改写了,用老张的话说,“能有10%就已经很好了。”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04年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97亿件,比上年增长10.9%;国际特快专递115.9万件,增长46.5%。数字的增长,对老张而言就是“邮包沉了、重了”。而增重的部分,主要是商业信函、商场和超市的商品目录、商家的印刷广告和各类对账单。“你看,这里面手写的信封多少啊,大部分都是电脑打印的”,老张敞开一个邮包让记者看。当了14年邮递员,老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眼里,投递从前的信件虽然麻烦,但仿佛更有趣。“那时候,私人信件多,还有很多人给我们在信封背面留言呢,甚么‘邮递员叔叔辛苦了!’‘好心的邮递员,祝您新春快乐!希望我的信能平安抵达!’‘尊敬的邮递员同志,此信内有照片,请勿折叠!’等等。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手写书信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式微的?老张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他肯定“就是电话兴起来的那几年”。1994年以后,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短短10年,发展迅速。目前上海电话用户总数已经到达2100万户,是10年前的20倍,平均每个上海人拥有电话数已达到1.3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直接而简便,一有事情,往往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拿起话筒、拨通手机或点击鼠标,提笔写信的人越来越少。“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在前一段时间某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络方式”这一项,选择最多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进入。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写信”时,人们的回答主要是“花费时间”、“邮寄慢”和“措辞麻烦”。老张现在也很少写信,理由是,“电话多方便啊,写信太慢!”他给记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他到一家公司送封手写信,没想到,收信的男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不会吧?你还有信啊?”“哇,什么时期了,还有人写信,真酷!”“让我们看看,是谁这么前卫?”……老张怎么也想不明白,写信这个曾经再普通不过的行动,在今天怎样就变得“前卫”了呢?虽然自己不怎么写信,但是老张还是觉得那些有手写信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怕儿子不注意,父亲常常连用三个大大的惊叹号上周五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龚敬儒时,他正坐在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里,低头写信。41岁的龚敬儒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说,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五点到六点,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信时间”。“再等我几分钟,马上就好。”3分钟后,龚敬儒停下笔,把信纸先横折两下,再竖折一下,规规矩矩地放入信封,然后填上邮编,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在封口处抹了些胶水,又用手掌轻轻地压合。一串动作,连贯而娴熟。上世纪80年代初,龚先生从山东泰安农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他每周都给家里写信,同时也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母亲没读过书,父亲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写信对于他们来说挺吃力的十年前,和朋友作别,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而今,这句话仿佛已经渐渐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电话”或是“‘伊妹’联系”。一句话的变更,折射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更替。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打电话、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却已渐行渐远。信息时代,书信不仅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也正从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淡出。于是,数十位文化名人不久前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愿提笔写信?放弃亲笔写信,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如果在十年前,打开邮递员老张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其中有可能90%都是私人信件。然而今天,这个数字被大大地改写了,用老张的话说,“能有10%就已经很好了。”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04年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97亿件,比上年增长10.9%;国际特快专递115.9万件,增长46.5%。数字的增长,对老张而言就是“邮包沉了、重了”。而增重的部份,主要是商业信函、商场和超市的商品目录、商家的印刷广告和各类对账单。“你看,这里面手写的信封多少啊,大部分都是电脑打印的”,老张敞开一个邮包让记者看。当了14年邮递员,老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眼里,投递从前的信件虽然麻烦,但似乎更有趣。“那时候,私人信件多,还有很多人给我们在信封背面留言呢,什么‘邮递员叔叔辛苦了!’‘好心的邮递员,祝您新春快乐!希望我的信能平安抵达!’‘尊敬的邮递员同志,此信内有照片,请勿折叠!’等等。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手写书信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式微的?老张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他肯定“就是电话兴起来的那几年”。1994年以后,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短短10年,发展迅速。目前上海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100万户,是10年前的20倍,平均每一个上海人具有电话数已到达1.3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直接而简便,一有事情,往往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拿起话筒、拨通手机或点击鼠标,提笔写信的人越来越少。“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在前一段时间某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对于“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络方式”这一项,选择最多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进入。在被问及“为何不愿意写信”时,人们的回答主要是“花费时间”、“邮寄慢”和“措辞麻烦”。老张现在也很少写信,理由是,“电话多方便啊,写信太慢!”他给记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头几天他到一家公司送封手写信,没想到,收信的男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不会吧?你还有信啊?”“哇,甚么时代了,还有人写信,真酷!”“让我们看看,是谁这么前卫?”……老张怎么也想不明白,写信这个曾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在今天怎样就变得“前卫”了呢?虽然自己不怎么写信,但是老张还是觉得那些有手写信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怕儿子不注意,父亲常常连用三个大大的惊叹号上周五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龚敬儒时,他正坐在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里,低头写信。41岁的龚敬儒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说,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五点到六点,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信时间”。“再等我几分钟,马上就好。”3分钟后,龚敬儒停下笔,把信纸先横折两下,再竖折一下,规规矩矩地放入信封,然后填上邮编,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在封口处抹了些胶水,又用手掌轻轻地压合。一串动作,连贯而娴熟。上世纪80年代初,龚先生从山东泰安农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他每周都给家里写信,同时也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母亲没读过书,父亲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写信对于他们来讲挺吃力的十年前,和朋友作别,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而今,这句话仿佛已经渐渐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电话”或是“‘伊妹’联系”。一句话的变更,折射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更替。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打电话、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却已渐行渐远。信息时代,书信不仅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也正从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淡出。因而,数十位文化名人不久前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鸿雁传书,是不是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愿提笔写信?放弃亲笔写信,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如果在十年前,打开邮递员老张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其中有可能90%都是私人信件。然而今天,这个数字被大大地改写了,用老张的话说,“能有10%就已很好了。”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04年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97亿件,比上年增长10.9%;国际特快专递115.9万件,增长46.5%。数字的增长,对老张而言就是“邮包沉了、重了”。而增重的部分,主要是商业信函、商场和超市的商品目录、商家的印刷广告和各类对账单。“你看,这里面手写的信封多少啊,大部分都是电脑打印的”,老张敞开一个邮包让记者看。当了14年邮递员,老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眼里,投递从前的信件虽然麻烦,但仿佛更有趣。“那时候,私人信件多,还有很多人给我们在信封背面留言呢,什么‘邮递员叔叔辛苦了!’‘好心的邮递员,祝您新春快乐!希望我的信能平安抵达!’‘尊敬的邮递员同志,此信内有照片,请勿折叠!’等等。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手写书信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式微的?老张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他肯定“就是电话兴起来的那几年”。1994年以后,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短短10年,发展迅速。目前上海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100万户,是10年前的20倍,平均每一个上海人拥有电话数已达到1.3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直接而简便,一有事情,往往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拿起麦克风、拨通手机或点击鼠标,提笔写信的人愈来愈少。“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在前一段时间某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系方式”这一项,选择最多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进入。在被问及“为何不愿意写信”时,人们的回答主要是“花费时间”、“邮寄慢”和“措辞麻烦”。老张现在也很少写信,理由是,“电话多方便啊,写信太慢!”他给记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他到一家公司送封手写信,没想到,收信的男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不会吧?你还有信啊?”“哇,甚么时代了,还有人写信,真酷!”“让我们看看,是谁这么前卫?”……老张怎样也想不明白,写信这个曾经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在今天怎么就变得“前卫”了呢?虽然自己不怎么写信,但是老张还是觉得那些有手写信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怕儿子不注意,父亲常常连用三个大大的惊叹号上周五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龚敬儒时,他正坐在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里,低头写信。41岁的龚敬儒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说,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五点到六点,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信时间”。“再等我几分钟,马上就好。”三分钟后,龚敬儒停下笔,把信纸先横折两下,再竖折一下,规规矩矩地放入信封,然后填上邮编,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在封口处抹了些胶水,又用手掌轻轻地压合。一串动作,连贯而纯熟。上世纪80年代初,龚先生从山东泰安农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他每周都给家里写信,同时也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母亲没读过书,父亲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写信对于他们来讲挺吃力的十年前,和朋友作别,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而今,这句话仿佛已经慢慢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电话”或是“‘伊妹’联系”。一句话的变更,折射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更替。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打电话、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却已渐行渐远。信息时代,书信不但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也正从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淡出。因而,数十位文化名人不久前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愿提笔写信?放弃亲笔写信,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如果在十年前,打开邮递员老张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其中有可能90%都是私人信件。但是今天,这个数字被大大地改写了,用老张的话说,“能有10%就已很好了。”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04年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97亿件,比上年增长10.9%;国际特快专递115.9万件,增长46.5%。数字的增长,对老张而言就是“邮包沉了、重了”。而增重的部分,主要是商业信函、商场和超市的商品目录、商家的印刷广告和各类对账单。“你看,这里面手写的信封多少啊,大部分都是电脑打印的”,老张敞开一个邮包让记者看。当了14年邮递员,老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眼里,投递从前的信件虽然麻烦,但似乎更有趣。“那时候,私人信件多,还有很多人给我们在信封背面留言呢,什么‘邮递员叔叔辛苦了!’‘好心的邮递员,祝您新春快乐!希望我的信能平安抵达!’‘尊敬的邮递员同志,此信内有照片,请勿折叠!’等等。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手写书信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式微的?老张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他肯定“就是电话兴起来的那几年”。1994年以后,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短短10年,发展迅速哈密三甲医院治疗hpv多少钱?。目前上海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100万户,是10年前的20倍,平均每个上海人拥有电话数已经到达1.3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直接而简便,1有事情,常常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拿起麦克风、拨通手机或点击鼠标,提笔写信的人愈来愈少。“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在前一段时间某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系方式”这一项,选择最多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进入。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写信”时,人们的回答主要是“花费时间”、“邮寄慢”和“措辞麻烦”。老张现在也很少写信,理由是,“电话多方便啊,写信太慢!”他给记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他到一家公司送封手写信,没想到,收信的男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不会吧?你还有信啊?”“哇,什么时代了,还有人写信,真酷!”“让我们看看,是谁这么前卫?”……老张怎么也想不明白,写信这个曾再普通不过的行动,在今天怎么就变得“前卫”了呢?虽然自己不怎么写信,但是老张还是觉得那些有手写信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其实不遥远。怕儿子不注意,父亲常常连用三个大大的惊叹号上周五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龚敬儒时,他正坐在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里,低头写信。41岁的龚敬儒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说,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五点到六点,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信时间”。“再等我几分钟,马上就好。”3分钟后,龚敬儒停下笔,把信纸先横折两下,再竖折一下,规规矩矩地放入信封,然后填上邮编,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在封口处抹了些胶水,又用手掌轻轻地压合。一串动作,联贯而娴熟。上世纪80年代初,龚先生从山东泰安农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他每周都给家里写信,同时也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母亲没读过书,父亲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写信对他们来说挺吃力的十年前,和朋友道别,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而今,这句话似乎已经慢慢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电话”或是“‘伊妹’联系”。一句话的变更,折射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更替。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打电话、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却已渐行渐远。信息时代,书信不但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也正从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淡出。于是,数十位文化名人不久前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家书。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愿提笔写信?放弃亲笔写信,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如果在十年前,打开邮递员老张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其中有可能90%都是私人信件。但是今天,这个数字被大大地改写了,用老张的话说,“能有10%就已经很好了。”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04年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97亿件,比上年增长10.9%;国际特快专递115.9万件,增长46.5%。数字的增长,对老张而言就是“邮包沉了、重了”。而增重的部份,主要是商业信函、商场和超市的商品目录、商家的印刷广告和各类对账单。“你看,这里面手写的信封多少啊,大部分都是电脑打印的”,老张敞开一个邮包让记者看。当了14年邮递员,老张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眼里,投递从前的信件虽然麻烦,但似乎更有趣。“那时候,私人信件多,还有很多人给我们在信封背面留言呢,甚么‘邮递员叔叔辛苦了!’‘好心的邮递员,祝您新春快乐!希望我的信能平安抵达!’‘尊敬的邮递员同志,此信内有照片,请勿折叠!’等等。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手写书信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式微的?老张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他肯定“就是电话兴起来的那几年”。1994年以后,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短短10年,发展迅速。目前上海电话用户总数已经到达2100万户,是10年前的20倍,平均每一个上海人具有电话数已经到达1.3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直接而简便,一有事情,往往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拿起话筒、拨通手机或点击鼠标,提笔写信的人愈来愈少。“现在都言而无‘信’了。”老张给这个成语赋予了新的涵义―――光打电话,不写信。在前一段时间某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络方式”这一项,选择最多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进入。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写信”时,人们的回答主要是“花费时间”、“邮寄慢”和“措辞麻烦”。老张现在也很少写信,理由是,“电话多方便啊,写信太慢!”他给记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他到一家公司送封手写信,没想到,收信的男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不会吧?你还有信啊?”“哇,什么时期了,还有人写信,真酷!”“让我们看看,是谁这么前卫?”……老张怎么也想不明白,写信这个曾经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在今天怎样就变得“前卫”了呢?虽然自己不怎么写信,但是老张还是觉得那些有手写信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其实不遥远。怕儿子不注意,父亲常常连用三个大大的惊叹号上周五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龚敬儒时,他正坐在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里,低头写信。41岁的龚敬儒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说,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五点到六点,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信时间”。“再等我几分钟,马上就好。”三分钟后,龚敬儒停下笔,把信纸先横折两下,再竖折一下,规规矩矩地放入信封,然后填上邮编,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在封口处抹了些胶水,又用手掌轻轻地压合。一串动作,连贯而纯熟。上世纪80年代初,龚先生从山东泰安农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他每周都给家里写信,同时也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母亲没读过书,父亲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写信对他们来说挺费劲的

推荐阅读
  • 中秋赏月圆话团圆
    中秋赏月圆话团圆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又是一个团圆之时。我又一次去祭拜爷爷奶奶,虽然这天阳光明媚,但我怎么也高... [详细]

  • 令我心醉的地方——楠溪江作文
    令我心醉的地方——楠溪江作文

    走进楠溪江,江水绵延好几个村庄,江的一边是高山,另一边是依水而居的村民。我来了,... [详细]

  • 人类的笼中生活
    人类的笼中生活

    我们自由了!我们自由了!两只小鸟从笼中飞了出来。哪些人真讨厌!我们为他们服务疱疹症状图片,他们还乱杀... [详细]

  • 人鼠大战0
    人鼠大战0

    昨天早上,妈妈起床发现了一个黑影子,可把她吓... [详细]

  • 命运读书笔记
    命运读书笔记

    前阵子在书城买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 [详细]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