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指导:变式取异布局
写人记事论理抒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总得有个顺序。然而事物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在掌握了常式规范法后,如果有能力,为了突出主旨,在保证文章层次清晰的前提下,无妨有些变通的结构。记叙文记叙文一般用顺叙,即依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层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来龙去脉变化自然。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但有时由于特殊的需要,用其他叙述顺序也可以收到好效果的。1.可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产生、发展过程写。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浏览的强大吸引力。2.可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具有立体效果。【例文鉴戒】海龟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甚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丈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眼前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与才华。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讲甚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他突然记起在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滥竽充数一番。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可能耐心委宛地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只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有狐臭怎么办,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1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样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然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转眼又到了星期六,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晕头转向,竟然又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他松了一口气,却疑惑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评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专著,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那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到底怎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全部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回来骑它回家。女儿似还要问甚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脑勺,把她交给了妻。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梅毒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不管怎样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其实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究问:我想起来,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提升;工资不动,住房固然暂时也不能动了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知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暴了,他不忍心。在这篇文章里,有两条线索,爸爸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是明线,爸爸评职称的进程是暗线,爸爸与海龟命运的交汇重叠是高潮。这种双线结构,非常机灵而又犀利地展示了文章的主题,构思别具新意,给人以艺术的震动。试想,文章如果只有一条线索,不论是明线,还是暗线,还能收到如此震动人的效果吗?3.可插叙,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干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例文借鉴】牵挂同学们请跟我念牵挂。牵挂女教师动听的嗓音和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悠悠山沟里回荡。她理了理前额的头发,微笑着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牵挂就是放心不下的意思哪位同学能用牵挂造个句子?话音刚落,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二狗,你来说。她笑着对班上最淘气一个孩子说。老师回去探亲时,我们最牵挂。教室里一片沉默,她和孩子们的眼里都噙着泪花。几天前,在村口的小路上,一群孩子看着他们老师的身影渐渐远去。他们没有哭闹,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五位老师也是从这条路回家探亲,只是再也没有回来了。他们知道,山里的日子很苦,老师们熬不住。她心里明白,当初真的没有打算回来,因为她牵挂着年老的父母,牵挂着心爱的男朋友,也牵挂着宁静悠闲的现代生活,可当她回到了省城,走在都市喧嚣的大街上时,她才懂了自己更牵挂的是什么。她牵挂山里孩子的仁慈与真诚。记得她刚进学校的那天中午,因为事先不知道她中午会来,学校的老校长(也是除她以外唯一的老师)没有替她准备午饭。孩子们每人从自带的午饭中分出一半送给她。不一会儿,她的手里塞满了,她望着半只半只的馒头、烙饼,那份激动和喜悦,决不逊色那一次站在优秀毕业生的颁奖台上领奖的感觉。她牵挂需要她的山村。当初被分配到这个山村小学时,负责人对她说,这只是见习,见习期一满,随时可以调回。尽管如此,当她到达那个破旧的学校时,还是着实吃了1惊,泥坯堆成的两间土房子,一间是教室,一间是老师办公室兼宿舍。她几近是抱着了解乡村、感觉生活的态度留下来的。但是,在这以后的日子里,她明白了自己对村里人来说真的很重要。村里人没文化,但他们都知道娃儿们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出息。村里人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可是没有老师是他们最大的遗憾和无奈。为了感激老师,他们会时不时带着自家种的玉米、山芋来看望给他们带来希望的老师,虽然这些她从不会收下。因而就在昨天,她又回到了她所牵挂和牵挂着她的孩子们中间。她收回了回想的风筝,示意那位同学坐下。刚才,2狗把牵挂作动词造了个句子,造得很好,老师就再用牵挂作名词造句。她顿了顿说:同学们,你们,永远都是老师的牵挂。本文谋篇布局异常精彩!叙写的情节仅仅是一个非常非常简短的师生上课片断,具体地说,只不过是一位学生和一名老师课堂上先后各造了一个句子而已此为1奇,情节简单之奇。作者对如此简单的进程却是别具匠心地分成两部分文字去完成此为2奇,写法谋篇之奇。先只写学生造了一个句子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顿时凭空掉下一个悬念,让读者难以理会此为三奇,顿生悬念之奇。情节暂停,笔头转向,将有解疑作用的背景往事用插叙来交待,插叙的文字远远超过写当前情节的文字,但丝毫不觉得繁冗,一是因为是插叙,避免了行文的平铺直叙,二是在悬念下的插叙,又产生了读者迫切要读下去的吸引力此为四奇,插叙之奇。当背景往事铺垫写足了,用她收回了回想的风筝1句,又自然返回到师生上课确当前情节此为五奇,过渡自然之奇。后文也只是用非常经济的笔墨写老师造了一个句子,便让情节抵达高潮,且让文章于高潮处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之效、侧面点题之功,便异常突出地表现了出来此为6奇,高潮结尾之奇。牵挂题目,既是线索,也是文眼,开篇以牵挂为动词让学生造句,紧扣题目,结尾老师以牵挂为名词造句,呼应开头此为七奇,点题扣题行文之奇。文字洗炼,镜头集中,情节诱人,扣题紧密,过渡自然,照顾完善几多细腻,几多曲折,几多机灵,几多灵动!议论文议论文,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绪论、本论、结论的规范常式,但也有所谓议论性散文或杂文等写法的变式。【例文鉴戒】绝望之处孕育的新生高级的裙子被一个小小的烟头烧出了一个窟窿,看着完善作品转眼成空的你如何是好呢?或许你会咒骂那承担了千古罪名的烟头毁了你艺术的高峰,或许你会终日想着如何把它复原到起初无瑕的完善而再无新作诞生可是他却不一样,谁说这窟窿不是上帝仁慈的扶持?复制几个,饰以金边,一条金边凤尾裙把这裁缝推上了更高的云端。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正如《无望井》一书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在最深的绝望中,你会看到最美丽的希望的星空。绝望与希望本来就只差一线,以勇气挣开绝望的束缚,用心去拓展希望的疆域,一个人总能创造出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奇迹。敌军的第五次围歼终究冲破了我军战士们死守的防线,人民的军队堕入了最大的危机中,这是使人失望的黑暗。可是深知历史发展的我们都清楚,正是这次危机促进红军壮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陕甘宁地区凭着地形的优势从此站稳了脚跟。更不用说,后来还在那里团结了西北人民强大的力量,成立了敌后根据地,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击。如此看来,这一危机不也是让党的军队真正扎根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转机吗?失望的危机总能激发人最深最尖锐的智慧,而往往正是逼近中压力下迸发的思考照亮了漆黑一片的夜空。我很佩服中国人民置诸死地而后生的见识与睿智,正如小说中虚竹的那一步棋,失了一大片国土的同时却换得柳暗花明的新局面。人是应该有点放手的胸怀,为什么非要保住大手大脚的占地呢?为什么非要死守原来的绝妙呢?死守的结果可能是连原有的高度也不能保证,但敢于尝试新的路向却可能给予你更意想不到的洞天之所啊!又想起那孔明闻名于世的空城计,原有的势单力薄是绝望,但这智者并没有因此放弃,带着对司马懿的了解与放手一搏的信心,他大开城门,焚香弹琴,以出人意料的计谋赢得了漂亮的成功。挣开失望吧尖锐湿疣的预防方法,你就能看到希望的新光!这篇文章没有严格依照议论文三段论式结构来说理,用了无妨称为议论散文或杂文的手法,但思路仍然清晰,内容环环相扣。;以绝望之处孕育的新生为题,把握住裁缝在坏事出现后摆脱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这一材料重点,审题准确;文中组织多个材料,均扣住人们在绝望处如何通过主观努力,奇妙地化腐朽为神奇这1题意,论述语言自然流畅,语句使用准确到位。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后半显得较仓促,但仍是一篇考场佳作。